1. <dd id="96rrr"></dd>
    <dd id="96rrr"><center id="96rrr"><video id="96rrr"></video></center></dd>
    <tbody id="96rrr"><track id="96rrr"></track></tbody>
    <tbody id="96rrr"></tbody>
    <th id="96rrr"><pre id="96rrr"></pre></th>
  2. <s id="96rrr"><object id="96rrr"></object></s>
    <tbody id="96rrr"><pre id="96rrr"></pre></tbody>

    • 小文為您服務

    參展熱線

    電話:0579-85415333

    客服熱線

    電話:0579-85415444

    廣告服務

    電話:0579-85415525

    酒店預訂

    電話:0579-85415888

    展品寄存

    電話:0579-85415568

    產業財經

    財政部下達44.2億元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來源:中國(義烏)文交會 作者:文交會 發布時間:2016-08-11 收藏】 【打印】 【關閉

    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文化改革發展的戰略部署,加大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近日,財政部下達2016年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44.2億元,支 持項目944個。相比2015年度的50億元,今年的專項資金額度有所下降,但是支持的項目數多出近100個。值得一提的是,結合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現狀以及專項資金的使用和配置情況,今年財政部對專項資金進行了改革,除保留部分資金繼續用于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宣傳文化部門確定的重大政策、項目外,將逐步引入市場化運作模式,通過參股基金等方式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首次引入市場化運作機制
         根據財政部官方數據,自2008年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以來,截至目前累計安排資金242億元,支持項目4100多個,有力推動了文化體制改革和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但隨著各項工作的深入,專項資金管理也遇到一些問題和挑戰,主要表現在:仍主要采用傳統行政分配模式,沒有完全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涉及部門較多、支持領域較廣,后續監督管理難度大;財政資金總體使用效益不高等。
         對此,財政部今年專門對專項資金做出重大改革,實行“市場化配置+重大項目”雙驅動策略,做到“三個首次”。
         具體而言,今年的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首先是立足理順政府與市場關系,首次大幅引入市場化運作機制。出資15.6億元,完善參股基金等股權出資模式,創新通過重點省級文投集團開展債權投資路徑,放大財政杠桿和乘數效應,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其次是圍繞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首次取消一般扶持項目,其他28.6億元全部投入重大項目,聚焦媒體融合、文化創意、影視產業、實體書店等八個方面,著力提高財政推動文化領域供給側改革貢獻度。再者是與宣傳文化部門統籌謀劃、共同實施,首次建立牽頭部門負責制。重大項目征集、評審分別由中宣部、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商務部負責,中央財政“退后一步、站高一層”,突出頂層設計和政策規劃,推動項目遴選與資金分配有機銜接。
        繼續優化資金投向
         改革后的專項資金分為市場化資源配置部分和重大項目部分。今年4月財政部辦公廳印發的《關于申報2016年度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這兩部分的申報要求和程序做了明確的規定。
         在市場化資源配置方面,申請專項資金扶持的基金必須是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投資方向為文化產業各細分或相關領域;申請專項資金扶持的省級文投集團要成立2年以上,2015年底總資產規模不低于100億元,凈資產不低于50億元,資產負債率不高于70%,具備開展文化資產融資業務的相關資質,集團及相關承辦單位根據財政扶持資金規模,按照不低于3:1的比例進行配套。
         在重大項目方面,《通知》明確了專項資金的扶持方向,將用于鞏固文化金融扶持計劃、支持特色文化產業發展、促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加快推動影視產業發展、推動廣電網絡資源整合和轉型升級、繼續扶持實體書店發展、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推動對外文化貿易發展,這與2015年專項資金的扶持方向大致相同。其中,鞏固文化金融扶持計劃、支持特色文化產業發展、促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的重大項目由文化部牽頭負責。
         為了用好專項資金,去年專門建立了以項目專家評審分數為主要依據的資金分配標準體系,并首次引入財政部預算評審中心參與合規性審核環節,設置專項資金前置性審核環節,由財政部駐各地監察專員辦事處發揮就地就近優勢,對申報單位獨立提出審核意見。通過多個環節的嚴格把關,專項資金申報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在去年的基礎上,今年對專項資金的使用和分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锻ㄖ诽岢?,在申報工作中,要高度重視改進專項資金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著力從制度建設、預算管理、監督檢查、廉政風險防控等各個方面入手,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強監督管理。力爭經過幾年的努力,使相關管理制度體系更加完善、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大幅提升。
        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和撬動作用
         今年,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最大的變化在于新增了市場化配置資源部分,其目的是引入市場化運作模式,培育、遴選一批中央、地方和市場的優秀文化產業基金,支持重點省級國有文投集團加大債權投資力度,切實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和杠桿作用,積極撬動社會資本支持文化產業發展。
         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文化領域來說,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并體現到文化改革發展各方面,以新理念帶動實踐新飛躍,贏得發展新優勢。財政資金支持的重點是“扶強扶優”,而不是“扶貧扶弱”,今后將會更加注重財政資金的杠桿和撬動作用。
         在我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文化產業逐步進入經濟主戰場的背景下,財政的支持對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引導和擴大文化消費等發揮了積極作用,尤其是近幾年,財政資金撬動了大量的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為文化產業發展注入活力。以文化部“文化金融扶持計劃”為例:2013年安排4.6億元,撬動社會資金770億元;2014年安排6.7億元,撬動社會資金830億元。此外,福建、湖北、上海等地也紛紛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地方文化產業發展。如福建省首支文化產業投資類基金——福建海峽文化產業股權投資基金,運行兩年來,已實現管理資產規模5.8億元,實現投資1.5億元,帶動和引導各方資金10.5億元投資支持福建文化產業。業界人士表示,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和專項資金運作的更加規范化,今后將會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文化產業。(據《中國文化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