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d id="96rrr"></dd>
    <dd id="96rrr"><center id="96rrr"><video id="96rrr"></video></center></dd>
    <tbody id="96rrr"><track id="96rrr"></track></tbody>
    <tbody id="96rrr"></tbody>
    <th id="96rrr"><pre id="96rrr"></pre></th>
  2. <s id="96rrr"><object id="96rrr"></object></s>
    <tbody id="96rrr"><pre id="96rrr"></pre></tbody>

    • 小文為您服務

    參展熱線

    電話:0579-85415333

    客服熱線

    電話:0579-85415444

    廣告服務

    電話:0579-85415525

    酒店預訂

    電話:0579-85415888

    展品寄存

    電話:0579-85415568

    產業財經

    中醫成里約奧運會大贏家,從“躺紅”看中醫走出去

    來源:新華網 作者:文交會 發布時間:2016-08-23 收藏】 【打印】 【關閉

    還有比奧運會更好的廣告平臺嗎?當菲爾普斯帶著一身拔火罐留下的紅圈亮相時,大伙兒驚呆了,不明真相的外國人紛紛打聽這是啥高科技,然后段子手竊喜著寫下這樣的標題:《神秘的東方紅圈告訴你:老中醫才是奧運贏家……》。
    要知道,被譽為“外星人”的菲爾普斯,享受著全球最先進、最前沿的運動醫學護理,但拔火罐這個古老的中醫療法,偏偏讓他欲罷不能,足以說明很多了。事實上,在菲爾普斯帶動下,美國隊有一堆“拔罐迷”,身上這里那里都是紅圈,宛如致敬中醫之刺青。
    中國人對拔火罐都不陌生,頭疼咳嗽,身體酸脹,又缺醫少藥的時候,拔個火罐,稀松平常。但這“秘籍”是如何讓外國運動員愛上的?有人考證說,中國有不少運動員喜歡用拔火罐緩解肌肉酸痛,然后外國選手看到就懵了:“哥們,這是咋的了?被打了一頓?”得到答案后,也紛紛嘗試,怎一個酸爽了得!于是,流行開來。
    中醫在巴西已有悠久歷史,資料顯示:早在1810年,中國移民到里約種茶,同時也帶去了中醫藥。到1898年,中國的針灸文化傳播到巴西……將近一百年后的1996年8月,巴西聯邦醫學委員會承認中醫針灸的合法性。這表明中醫師可以在巴西合理合法地行醫,也標志著中國傳統醫術真正在巴西站穩腳跟。
    這實際上是中醫艱難而又堅韌國際化的一個縮影。近期關于中醫國際化的好消息很多,就在8月9日,“北京中醫藥大學澳大利亞中醫中心”揭牌,而在上個月,“北京中醫藥大學圣彼得堡中醫中心”揭牌,這是俄羅斯歷史上第一所獲得俄法律認可的中醫院。
    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人“天人合一”觀,直接鑄就了中醫學的基本框架,中醫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念,五行相貫的藏象學說,陰陽互根的治療原則,無不打上了中國古代哲學的烙印。但是,如何對一個西方人精準解釋中醫之道?
    正是因為東西方文化差異,中醫走出去,確實很難。據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安龍透露說:中醫能夠在發達國家獲得法律認可,關鍵是中醫的功效得到患者認可。每次中醫在國外義診,口碑效應之下,患者紛至沓來,包括一些西醫本人也來體驗,對上肢取穴解決下肢疼痛等治療方法和效果,驚奇不已。
    事實上,除了拔火罐,針灸、推拿等中醫療法,已經成為全球體育界運動康復的重要手段。此次普爾普斯在里約裸身代言“拔火罐”,新一輪中醫熱撲面而來。
    中醫在里約“躺紅”,能不能多少消除一些對中醫的偏見?值得深思的是,這種偏見不僅僅來自西方人,也來自國人。
    時至今日,中國早已換了天地,中醫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更讓世人認識了中醫藥這一瑰寶,但國內全面否定中醫者,仍為數不少,“取消中醫”論,仍有耳聞。德國慕尼黑大學東亞文化研究所前所長波克特前些年曾說過這樣的話:“中醫藥在中國至今沒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誠對待……”這就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中國已經在世界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例如在巴西,處處可見“中國制造”,中國的建筑機械、新能源汽車、光伏、高壓輸電成套設備企業及產品等紛紛進入巴西市場,此次里約奧運會,中國元素無處不在。目前有30萬中國人居住在巴西,勤儉創業,口碑良好,巴西詞匯中涉及中國的一些說法,如“中國耐心”、“中國買賣”等,表示中國人有耐心、中國買賣都是好買賣。
    中國對世界,不僅僅是經濟層面的貢獻,還有文化與文明層面的貢獻,比如中醫,必將造福更多人。這是中醫的本性決定的,也是今日之中國綜合國力決定的。
    關鍵是,我們要有文化自信。(據新華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