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會吸引了來自俄羅斯、法國、德國、希臘、西班牙、南非等 60 多個國家的文化企業,參展國家數量為歷屆之最,國際影響力越來越遠。
一座“小城”辦這樣一場文交會,殊為不易。義烏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12 年間,為了給小商品穿上“文化衫”,義烏做了什么努力?與文化共生,又能給城市帶來怎樣的變化?
——編 者
4月30日落幕的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會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為期 4 天的展會吸引了境內外采購商及觀眾 83458 人次,44 個貿易團隊參會,現場達成采購與合作意向 2200 余個。匯集中國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等在內的85家國內博物館、美術館,展示全國文化文物創意產品的優秀成果,實現交易額 1039 萬元;采購洽談會現場成交額達 7500 萬元;動漫衍生品授權交易活動實現授權金額 2.45 億元。
以前做產品 ,現在做創意
“不倒翁”茶杯、補水儀、手觸離子燈、水舞燭……在國際商貿城的義烏小樣達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區中,一系列外觀時尚、設計新穎的家具產品引得顧客紛紛駐足。觀察近幾年的文交會,商品越來越新穎別致,文化滲透力越來越強。
義烏有著發達的商品資源,集聚著 7.5 萬個商戶、25 萬家中小企業,號稱“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買不到的”。過去,義烏小商品一直是單純生產加工,沒有自己的創意設計,附加值很低。想要轉型,義烏必須擺脫創意設計缺失、文化味不足的短腿,但困難重重:當地的文創團隊雖說不少,但大多被市場牽著走,創意水平不高,而且更多商戶習慣了模仿。義烏創新設計產業協會會長李丹坦言:“時間一長就被人家仿造走了?!?br />
“邁出第一步是最難的,因為創意、設計不會在短期內給商家帶來利益?!绷x烏法藍文化創意有限公司運營長助理王超男說,公司自 2015年入駐義烏國際商貿城以來,目標是為小商品廠家、商戶提供一個和設計師對接的平臺?,F在,越來越多小商品生產商看到了“文創”的重要性。
曾幾何時,義烏商人喜歡“捂”客戶,生怕被競爭對手搶了去??稍谛畔⒏叨攘魍ǖ慕裉?,這種“捂著掖著”的模式顯然已經行不通了。香港依依布舍文具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劉風軍深有體會:“現在的顧客已經不僅僅滿足于質量過關,而更看重產品的實用性、美觀度以及別出心裁的設計?!绷x烏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樓仲平一直很欣賞工匠精神,“我篤信創意改變生活,在小商品中注入情感要素,就能在用戶與產品之間形成連接?!?/span>
“下一步,企業要注意提高產品的設計水平,形成主題化、系列化開發,深化文化和產品之間的關聯?!?/span>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表示,“小商品要變成文化產品,創造自己的 IP(知識財產),通過 IP 來推動商品銷售?!?/span>
“此外,小商品創意版權保護工作必須重視起來,版權是文化創意的核心,不保護,就沒辦法讓義烏的創意力量生生不息?!敝袊鴤髅酱髮W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范周說。
今天 ,越來越多的義烏商戶相信這一點:以前做產品,現在做創意;以前做日用消費品,今后做
精神消費品。
文化不只是標簽,更是好生意
來到文交會的強烈感受就是,文化走向市場的步子越來越快。4DX、數碼版畫、陶瓷油畫……新技術、新概念讓人目不暇接;老字號也不甘寂寞,中國國家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等 85 家博物館和美術館,帶著自家開發的文創衍生品,塑造了文物的新生命。
對非遺的關注也一如既往,今年文交會特設“非遺和工藝美術展區”,為東陽木雕、桐鄉藍印花布等非遺的傳承保護和二次開發搭建優質平臺。此外,浙江省非遺衍生品生活主題館以“再現·再造·再生”為主題,強調非遺衍生品與大眾生活、商業貿易融合發展的重要性。
中國美院打造的“最設計”展區更是首次將設計課堂搬入展廳,客商、顧客在選購商品的同時能看到一件件文創產品的“生產流水線”。有制造缺“智造”,一直是義烏小商品市場的煩心事。想更上一個臺階,創意設計往往是“勝負手”,這也是義烏歷屆文交會持續的發力重點。今年的文交會設立 IDE 創新設計展區,圍繞“融·新”主題,以科技、技術、時尚、潮流、匠藝、生活等方面連接相關設計行業,推動義烏本土設計與國際設計的交流合作;發展創意設計行業,核心是吸引優秀人才加盟。本屆義烏文交會為文化產業創業創意人才庫中 54 名設計師和 28 家單位的 167 件項目和實物產品“牽線搭橋”,促成設計作品向產品轉化。
有了文化內容,產品議價能力更強了。據了解,前 11 屆文交會的累計交易額達 382.16 億元,累計外貿出口額達 230.76 億元,觀眾超過90 萬人次。文化不只是好看的標簽,更是一門好生意。
商業傳統的發展與轉型,也塑造和影響著城市氣質
在義烏做了 23 年年畫生意的樓寶娟,近幾年獲得了中國夢商品的授權。她將中國夢元素與年畫無縫對接,100 多款中國夢商品,3 年賣了 1500 多萬張,附加值平均增加20%,這就是她的“文化生意經”。
精明的“樓寶娟們”熟諳文化與生意間轉化的精髓。 一 張 普 通 的紙,繪上民俗圖案后身價倍增,這正是小商品嫁接文化后產生的魅力。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義烏市文化產業生產銷售總值已超過 1000 億元,其中核心類文化產品總值達 200 多億元,生產經營單位 1 萬余家,從業人員 30 萬人,是浙江乃至全國文化產品的主要銷售基地、生產基地和外貿出口基地。
在轉型當口,義烏人開始思考,自己所處的這座城市,文化特質究竟是什么,文化根基在哪?難道,只是那如山如海一般的小商品嗎?
前不久,在浙江衛視播出的一部電視劇《雞毛飛上天》火了,義烏人津津樂道。在他們看來,“雞毛換糖”傳統所反映出來的奮斗精神,正是義烏的文化向心力。深厚的商業傳統為義烏的文化發展框出了大致的輪廓與方向?!傲x烏小商品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現象,成為識 別 這 個 城 市 的 重 要 文 化 元 素 之一?!狈吨苷f。
除了商業傳統,義烏還是千年古城,顏烏故里、二喬故里、駱賓王墓、容安古堂等文化資源像珍珠般串兜在義烏大地上,傳統底蘊豐厚?!拔幕浅鞘兄?,也是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狈吨鼙硎?,城市如果要可持續發展,精氣神一定在文化?!傲x烏文交會搭建創意與產業碰撞的平臺,這里不單單是文化產品和文化活動的秀場。當創意設計與文化產業相遇,呈現的是一種融入生活的時尚理念,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好的開端?!?br />
從小商品之城,再到“產品+文化”,最后到城市的氣質塑造。當12 歲的文交會與義烏的融合越來越深入,城市與文化之間的化學反應也就更加值得期待。